第一章 表达方式
我最宝贵的思维及其最好的表达方式,都是在我散步时出现的。——歌德
一、表达方式就五种
表达方式,是语言和文字交流中传递信息所用的几种常见方法(或者说形式):记叙、描写、议论、说明、抒情。
以“吃饭”这件事来说几句,大家体会一下不同的表达方式。
记叙:我吃过午饭了。 或者 我正在吃饭。
描写:他狼吞虎咽地吃着,汤都喝得咕咚作响。
议论:吃饭是为了活着,但活着绝非只为了吃饭。
说明:吃饭是人类补充体能的主要方式,一般每天三顿。
抒情:这小鱼贴饼吃得真爽啊!
分析上面几句,不难发现:
记叙,就是述说发生了什么事,所以它也叫记述、叙述或记事,就是讲故事。作者将一段经历或故事说清楚,人物与事件是叙事的核心要素。
如果我要分享的是某个画面(比如某个长相很有特点的人的样子或某处优美的风景等),我就必须把我记忆中的画面用语言或文字描绘出来——这就是描写。描写,是描绘、刻画对象(人、物、场景等),就像画画一样。注意,描写人物(包括其他事物拟人化)时,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。也就是说,不仅写人的样子是描写,写人物说了什么,想了什么,也是描写——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。
议论,是讲述自己对事物的看法,作出判断。人们通过议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、看法,“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,但只要有这点精神,就是一个高尚的人,一个纯粹的人,一个有道德的人,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,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。”这就是经典的议论句。
说明,是向读者介绍事物,介绍事物的性质、特点,随便拿一袋零食,包装袋上的多数文字都是在“说明”。
抒情,就是抒发感情,但并非一定是如“我思念久违的故乡”“我爱你,中国”这样直截毕露的感情。“就是下小雪吧,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,那些小山太秀气!”“春天像小姑娘,花枝招展的,笑着,走着。”这两句就是课本上给出的经典的抒情句。
当然,表达方式在实际运用中不是孤立存在的,一般而言,“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”才是常态。所以我们在理解五种表达方式之后,要能分辨它们。
比如:
过了十多天,或者一个月吧,我还记得,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,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,一见面,就将一包书递给我,高兴地说道:
“哥儿,有画儿的‘三哼经’,我给你买来了!”
上面这段出自“迅哥儿”的《阿长与<山海经>》。你能分辨出其中的表达方式有哪些吗?
这个问题对初学者是挺难的。因为其中的记叙和描写融合了:说长妈妈告假几天后归来时给我带回“三哼经”,这是记叙,讲谁做了什么事;而说她穿着什么样的衣服,“高兴”地和我说话,这是描写,对人物当时形象(样子)的刻画。“描述”这个词用在这里是挺合适的,即有描写又有叙述。
这样的融合在文学作品中是常态,但要求中小学生能在融合的表达方式中作准确辨析,就有些强人所难了。所以中小学阶段,能在“混合”(不是“融合”)的句段中,分析清楚句段中的主要表达方式或关键句的表达方式就可以了。
二、五种表达方式·正式练习
基础练习部分:请根据你对以上内容的理解,试试表达方式的辨析:记叙、描写、议论、说明和抒情。
1.①珍赛妮女士笔直地坐在她的高椅子上,她的面孔非常和善,但很严肃。②她头上那梳得整整齐齐的发式和肩上的黑色披肩,使人一望就要感到肃然起敬。(法朗士《学校》)
上段两句中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:
参考答案与解析:
描写。描写是刻画人物或景物等事物的形象(样子),像画画一样描绘出形象的画面来。上文两段主要描绘人物(珍赛妮女士)的样子(形象)。大家可以将上面两句与下面的四个句子作对照。
珍赛妮女士教会了她那些最小的学生做心算。(记叙)
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更叫人感到愉快的景象了。(抒情)
这所学校应该是世界上最好的女子学校。(议论)
女子学校是指仅招收女性学生或招收女性学生比例很大的学校,多为高中或大学。(说明)
2.①今夜也没有一声再见,我悄悄告别沉默的枫桥。②夜色把缱绻(qiǎn quǎn)的江南深深掩埋,唯有枫桥守在我回家的路上,挽着苏州脉脉的流水也挽着一个异乡人留给苏州的乡愁。③我低下头把脚步挪得很轻,唯恐惊动桥下那颗唐代的月亮……(林彦《夜别枫桥》)
上段三句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:
参考答案与解析:
抒情。抒情是是以表达感情为目的的表达方式。抒情可以直接抒情,也可以间接抒情——比如写景抒情,寄情于景。上段三句记叙了“我”夜别枫桥一事,也有蕴藉唯美的景物刻画,但重点不在于记事或描写,而是抒写夜别枫桥时深沉的情思。所以,本段的主要表达方式为抒情。
3.①森林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。②森林凭借庞大的林冠、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,能够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和减轻地表侵蚀作用。③据测算,5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约有一百万立方米。④在森林被破坏或无森林的地区,水土流失严重,许多河道和水利设施不断受到泥沙淤积,经常造成水灾。(张志毅《走进森林》)
上段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:
参考答案与解析:
说明是介绍事物的属性,如外形、结构、作用、原理、发展过程等等;说明是以介绍事物、传递知识为目的的。本段内容正是在向读者介绍森林对水土保持的作用,是以介绍事物、传递知识为目的的。所以,此段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说明。
以下句子供对照:
森林中发生了一场大火,但在消防官兵的努力下,火势已经得到了控制。(记叙)
狂风暴雨侵袭下的树林,像被搓揉的面团,这儿鼓起一团,那里陷下一块;时而低伏,倏尔扬起,变化不定。(描写)
爱护森林,人人有责。(议论)
4. ①那一天,妈妈到一个邻居家串门儿未归的时候,我在地下室里胡摆弄各种修理工具,手指给榔头砸了一下。②当时真是痛极了,但似乎哭也不管用——就我一个人在家,没有谁能向我表示同情。 ③我吮着被砸疼的手指在屋里急得团团转。(保罗·维里厄德《我的接线员朋友》)
上段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:
参考答案与解析:
记叙。作者在上段三句中主要向读者讲述了那一天发生的事——“我”独自在家,摆弄工具,砸伤了手指,疼痛难忍。所以段中虽有少量对我的动作描写,但却是以记叙为主的,所以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(也叫叙述或记述)。
5. ①现在,有许多人总喜欢把一切人的品格、才能、爱好等归于遗传。②也就是说承认人类及一切动物的智慧都是从祖先那儿得来的。③我并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。(法布尔《爱好昆虫的孩子》)
上段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:
参考答案与解析:
议论。议论是对事物作出判断、评价,发表对事物的看法、见解;简而言之,就是论述自己的观点。上段讲了什么内容?是在谈对个人品质与遗传的关系的看法——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。所以,这里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议论。
拓展练习部分:以下有一点难度的练习正式开始。
1.①许多年以前,在西班牙某一个小乡村里,有一头小毛驴,名叫小银。
②小银,你不会叫人害怕,也不懂得为索取赞扬而强迫人拍马溜须。这样才显出你品性里真正的辉煌之处。 (严文井《一个低音变奏》)
上面文段中第一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是:_________;第二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是:_________。
2.《村夜》白居易
霜草苍苍虫切切,村南村北行人绝。独出门前望野田,月明荞麦花如雪。
参考译文: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中,小虫在窃窃私语着,山村周围行人绝迹。
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,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,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。
此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____。
3.《题西林壁》(苏轼)
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《题西林壁》前两句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,后两句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。
《村居》(高鼎)
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。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。
《村居》前两句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,后两句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。
4.《采桑子·天容水色西湖好》欧阳修
天容水色西湖好,云物俱鲜。
鸥鹭闲眠,应惯寻常听管弦。
风清月白偏宜夜,一片琼田。
谁羡骖鸾,人在舟中便是仙。
译文:
西湖风光好,天光水色融成一片,景物都那么鲜丽。鸥鸟白鹭安闲地睡着,它们早就听惯了不停的音乐声。那风清月白的夜晚更是迷人,湖面好似一片白玉铺成的田野。谁还会羡慕乘鸾飞升成仙呢?这时人在游船中就是活神仙啊!
这首词中主要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。词中最后一句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。
拓展练习参考答案与解析:
1.记叙;抒情。
第一句独句成段,讲了什么内容?是讲述发生的事——很久以前(时间)在一个小乡村(地点)有一头叫小银的小毛驴(事情)。这是在记录发生过的一件事。所以第一句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(也叫叙述或记述)。
第二段讲了什么内容?作者是在赞美小银,作者赞美小银的温柔、正直与谦逊等美好品质——也就是在表达对小银的喜欢和赞美之情。这里作者好像在评价小银,但注意这更是在赞美小银,作者赞美小银的温柔、谦逊等美好品质。对小银的评价只是赞美的一部分——作者并非想要证明的“观点”,而是想表达自己对小银的赞美之情。所以,第二句主要的表达方式是抒情而非议论。
2.描写。
借描写景物来寄托情思是古诗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,所以有“一切景语皆情语”(王国维《人间词语》)的说法。
3.描写,议论。描写,记叙(叙述)。这很简单,就不解析了。
4.描写,抒情(或议论)。此词主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,借写景来达意。作者描写了一幅如诗如画、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图,表达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,反映出作者旷达萧散的人生态度。结尾句却是以议论来点题。作者在此对西游美景做出评价,说的是自己的看法,故而这最后一句的表达方式可以说是议论。不过,作者在议论的同时表达自己对这美好一切的沉醉眷恋之情。所以最后一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兼抒情,这是表达方式的融合。当然,严格来说,中小学是不该拿这样的句子来要求学生辨析的,这里只是拓展一下。类似的例子如李白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中“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”是记叙,“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”就是描写而兼有抒情意味。
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(和语文公众号:homedu25),更多互动课程首发